媽媽說:「如果他不喜歡,一定會從奇怪的地方出來,已經很多次了!」
媽媽指的,是負面情緒一定會找出口,譬如,半夜哭鬧、尿床、不坐馬桶…等,藉著這些原本跟引起負面情緒沒什麼相關的事件表現。如果把負面情緒視為一種壓力,又可以用更寬廣的方向討論了!
壓力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加劇,壓力造成各種文明病,壓力是一種生理與心理互動很密切的狀態。譬如,壓力大的人因為壓抑免疫反應容易生病,也容易感覺疲倦,容易造成注意力不佳導致意外發生…等。
我幫助的孩子,情緒調節的機制有狀況,容易產生負面情緒,壓力高於一般人。最近有個家長說:「孩子真的講不聽的時候,我們會用『道具』管教!」我建議家長用其他方式。
我歸納家長常講到的情況:「好好講,常常講不聽,一定要用很嚴厲的方式,讓孩子怕,才有效果!」孩子因為語意、情境理解不佳,所以常要提醒數遍,直到我們加大音量,或者生氣的表情更誇張,孩子才會清楚接收到訊息,這時,又讓孩子壓力大了。0與1之間,似乎沒有灰色地帶。
其實,如果以圖示,效果會更好。給予指令的時候,清楚明確,加上示範,孩子更能接收。如果適當選用增強物,會讓指令達成度明顯增加。此外,我們本來就要預期,孩子需要教導的次數,比一般孩子多,有些行為的難度,可能以孩子的限制,要做到會有些困難。非不為也,是不能也。
非常嚴厲的管教,有時會造成更多困擾行為,得不償失。
有人說,「壓力存乎一心,心態轉了,壓力就不在了!」這個我只有部分認同。
跟我一起工作的孩子,因為先天的困難,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,就會常有超乎感官負荷的刺激量,很不舒服。這不是心態轉變就能結束的事,以天寶.葛蘭汀博士的講法,有些甚至需要藥物才能紓緩。
我們終其一生,都要學習情緒管理、壓力管理,期待我們時時注意自己的壓力與情緒,確保自己的健康與幸福。